河北旅游食品网

   

特色美食河北青龙粘豆包

2019-12-05 21:50:24 来源: 清风水墨虾 作者:

44.2K

黏饽饽是满族的传统特色食品,蕴含着古老的文化传承,也是粗粮细作的典范。关于它的记忆,有让人留恋的美味,有邻里相助的习俗,有寒冬里的温暖和幸福。

    《黏饽饽的温暖记忆》

我的家乡青龙满族自治县,有着悠久的满族饮食文化。满族通常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,有一种美食叫黏饽饽,也叫黏豆包,或者年豆包,是满族的传统特色食品。这种食品,蕴含着古老的文化传承,也是粗粮细作的典范。

      黏饽饽最早是满族祖先祭祀用的祭品,由于在冬季易于储存和携带,因此也是满族人平时狩猎、耕种、行商、越冬以及战时的主要食品之一。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,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,并且慢慢地形成了居家日常也吃黏饽饽的习俗。

      据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,满族人吃黏饽饽的习俗已有上千年历史。早在清代康熙年间,黏饽饽就作为清代军民所特有的食物被带入青龙,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。直到现在,每到冬季大部家庭依然有做黏饽饽的传统习俗。他们坚持按照古法制作黏饽饽,是当地人冬季餐桌上非常地道的一款主食。

      以前,每年冬至后,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做黏饽饽了,做出很多冻起来,要一直吃到开春。做黏饽饽要先称米,过去都是用斗称米,要是邻里间问起多少黏饽饽,都是以“斗”来论的,或三斗或五斗。按家人多少来定量,人多斗数就要多些。

      把米(苞米,大黄米)称好后,苞米磨成苞米馇子(用碾子轧),泡8至10天,泡的时间越长,做成面后香味就越浓。泡好后,捞出来再放大锅里焗,所谓焗米就是把米放在烧开的水里焯一下,再捞出来放在筐里晒干。大黄米也要这样焗过后晒干。将红豆馅或者白豆馅备好,大黄米和苞米两掺的面活好,经过一晚上得发酵后,就可以做黏饽饽了。

      那时候,制作黏饽饽是非常热闹的,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都过来帮忙,今天你家,明天他家。大家坐在热乎的炕上,边做黏饽饽边唠家常,有说有笑,异常欢乐。做黏饽饽的活儿一般都是女人干的,而蒸黏饽饽大多由男人来干。蒸黏饽饽烧的柴很有讲究,选用的是横柴(山里的一种灌木),易起火,火旺如爆竹,噼噼啪啪声声入耳,传说取“横财”的谐音,有吉祥发财的含义。数九寒天的冬日,村里整日弥漫着黏饽饽的香味儿。

      黏饽饽蒸熟后要点上红点,寓意“鸿运当头”,象征着丰衣足食、四季平安。蒸好后要放室外晾,晾凉后往缸里一装,缸放在后院背阴的地方。经过一夜的冷冻,黏饽饽呈现出金黄透亮的品相,可以随吃随取。

      那个经济拮据的年代,冬天天儿真冷啊!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吃饭,热气腾腾的黏饽饽可真香啊!劲道、软糯,竟然可以吃出幸福、温暖的味道。

推荐资讯
情回北宋品小吃 (上)
盘点中国特色食材之河北篇
河北省境内四个特色小吃,一个比一个好吃
盘点承德九大特色美食 你吃过几个?
河北不可错过的美食,最后一个皮脆肉香,还上过春晚!
衡水10大特色美食菜谱,难得的舌尖美味。
河北小县城有种美食传承百年
河北十大特色美食,你都吃过吗?
石家庄人最爱的7道“下酒菜”
河北快要消失的小吃,制作工具也不多见了,致敬手艺人最后的坚持